欢迎访问我们的官网!

数据资产化趋势显现:银行纷纷布局数据“掘金”

2025-05-16
  • 42

新盛公司在线客服微信:1145144946


在数字经济浪潮中,数据已从业务辅助元素转变为商业银行的核心战略资产,推动业务创新、风险管理及客户服务模式的全面升级。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近期多家银行在数据人才争夺、平台信创改造、数据资产入表等方面积极行动,全方位加速对数据战略的探索与布局,力求在数据领域抢占先机。

当前,银行业对数据人才的竞争愈发激烈。根据多家银行发布的招聘信息,数据分析、数据治理、数据库管理、人工智能等岗位需求旺盛,对求职者的多元化经验和技能要求较高。

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近日发布了2025年员工招聘公告,计划招聘97人,其中信息科技条线包括数据研发、数据库管理、云平台管理、应用创新(人工智能方向)、科技管理等岗位共66人,占比超过一半。这些岗位倾向于招聘具有商业银行、互联网大厂或知名金融科技企业工作经历的复合型人才。此外,与数据研发、人工智能方向相关的岗位,要求任职者具备将技术与业务场景融合的能力,以及实际银行业务场景的实践经验。这表明农信联社不仅关注求职者的技术能力,更看重其将技术转化为实际业务价值的能力。

某股份行华东区分行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透露:“过去,银行更倾向于招聘金融、经济背景的人才,但现在科技与数据类岗位占比大幅上升,银行尤其需要既懂金融业务又懂数据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市场在这方面存在一定缺口。”

除了农信社,股份行浦发银行也在总行层面招聘数据管理部、科技金融部和平台研运中心三部门的副总经理。从该行提出的应聘者专业能力素质要求来看,这些岗位的选拔也反映了数据与科技金融等领域对高端人才提出的与时俱进的高标准要求。例如,浦发银行总部在数据管理部副总的职位要求中明确指出,应聘者必须拥有10年或以上的大型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知名金融机构相关科技企业、互联网企业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岗位工作经验,且在数据管理领域拥有至少5年的工作经验。该职位的主要职责涵盖推动全行数据资产管理和数据质量管理,制定企业级数据规范,以及推动数据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的实施。

在人才需求激增的同时,银行业的数据平台建设项目也在加紧推进,数据基础设施的国产化替代正在加速进行。

5月份,交通银行浙江省分行发布了数据平台信创改造项目的市场调研公告,邀请供应商参与。据悉,在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交通银行浙江省分行计划将本地数据迁移至总行的OceanBase,并将现有系统迁移至国产数据库。

一位熟悉银行数据平台建设的业内人士透露:“近年来,银行在数据中台、监管报送、智能风控等领域的投资显著增加。随着监管对数据安全要求的提高,国产数据库和分布式存储等技术已成为银行重点关注的领域。”

实际上,众多国有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都在积极推动数据平台的升级。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以及客户需求的多样化,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纷纷启动了新一代分布式核心系统的建设。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的统计,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在内的国有大行,其新一代核心系统建设启动较早,技术、资金、人才储备充足,改造进展迅速,多数核心系统建设已从技术验证阶段过渡到投产阶段。通过采用分布式架构、云计算、国产数据库等先进技术,商业银行能够重构其金融基础设施,提升服务效率,同时增强系统的自主可控性,确保服务稳定性。

此外,许多银行在业务实践中还研发了独家的技术。例如,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的信息显示,中信银行正在申请一项名为“一种应用于银行的配置化云端数据湖至应用数据库数据卸载方法、系统”的专利。在平台建设的供应端,市场氛围正逐渐升温。位于市场份额前列的神州数码信息服务集团在2024年的财务报告中披露,过去三年中,其金融软服业务在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的年度签约总额复合增长率达到15.06%,收入总额的年度复合增长率则为19.52%。在核心业务系统领域,该公司成功中标了多个项目,包括某股份制银行的全面核心项目、分布式核心会计核算项目,以及某省农村信用社项目、中部某省大型城市商业银行和东部某省大型银行的全新核心项目,以及广东、天津、江苏等地的农村商业银行核心项目。

数据资产入表:从成本中心到价值创造

对于拥有大量数据的金融机构而言,除了人力和平台建设,银行也在积极推动数据资产入表。许多银行在最新的年报中提到了“数据资源入表”,并探索数据资产的估值,这从侧面反映了行业对数据价值的认可。

自去年1月1日起,财政部发布的《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正式生效,允许符合条件的数据资源被确认为无形资产或存货,并在财务报表中列出,为数据资产入表提供了指导原则。

这一政策变动对银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过去,银行在数据治理和数据平台建设上的投入通常被视为成本,而新规定实施后,高质量的数据资产可以被量化并纳入资产负债表,从而提高企业估值。这一变化得益于顶层设计的逐步引导,以及《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规的相继出台,《暂行规定》从制度层面确认了数据的资产属性。

在已公布的2024年年度报告中,中信银行、光大银行、恒丰银行、宁波银行等均公布了具体的数据资产入表金额。光大银行的数据资产入表金额达到1809万元,宁波银行、中信银行、恒丰银行的数据分别为600万元、579万元、112万元。尽管这些入表规模不大,但意义非凡。“这标志着银行数据从成本项正式转变为资产项。”一位会计师事务所人士表示,“随着评估体系的逐步完善,未来数据资产的规模有望快速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各家银行在数据资产入表方面的进展各不相同。工商银行和招商银行在年报中提到,2024年生效的《暂行规定》对其财务状况没有重大影响;华夏银行、浦发银行也提到了各自推进数据资产入表的情况,但未透露具体的入表金额。一位匿名的银行业资深专家指出,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监管体系的健全,预计在接下来的三到五年内,银行业将迎来数据能力建设的关键阶段。那些在人才储备、技术平台和财务处理方面先行一步的银行,有望在数字化转型的竞赛中取得领先地位。


新闻资讯
最新产品
产品展示十
产品展示十
$199.00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