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盛公司在线客服微信:1145144946
随着中美双边关税的大幅降低,美国海运市场出现了“爆舱”现象。这不仅符合两国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期待,也符合两国及全球的共同利益。以下是导致这一现象的几个主要原因及应对策略。
**原因分析:**
1. **关税降低刺激需求**:5月12日,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后,美方取消了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大部分关税,并修改了部分“对等关税”。尤其是24%的关税暂停加征90天,激发了外贸企业紧急订舱,以尽快将积压的货物运出。
2. **需求旺季与供应调整**:美国航线原本就处于需求旺季,加上供应端的临时调整,使得“爆舱”现象更加明显,预计将持续数月。
**应对策略:**
1. **加快出货速度**:外贸企业应抓紧联系客户支付尾款,尽快将货物运出,以减少库存压力。
2. **灵活调整生产布局**:如双马塑业有限公司,在关税影响下,加快出货速度,同时增加对柬埔寨工厂的投入,以增强供应链韧性。
3. **关注政策变化**:如杜传奎所述,在关税政策尚不明朗的情况下,企业应暂时保持观望,等待政策进一步明确。
4. **优化出口结构**:海关总署数据显示,4月我国对美出口下降,而对非美地区出口增长。企业应优化出口结构,增加对非美地区的出口。
总之,面对美海运“爆舱”现象,企业应积极应对,加快出货,灵活调整生产布局,并关注政策变化,以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即便不考虑关税因素,6月至9月始终是美国航线的传统出货高峰期。刘祁峰指出,考虑到4月囤积的货物以及90天的缓冲期,货品在8月上旬前必须抵达港口。为了避免节外生枝,年底节日前的采购商必然会在6月和7月集中出货,这将进一步推动美国航线的出货高峰。
需求在短期内增加的同时,受关税战影响,多家国际船公司为了保持运价,暂停了部分美国航线,大幅减少了原本对美国的运力供应,这将进一步加剧未来的供需不平衡。
一位主要服务于美国航线的货代企业负责人对第一财经透露,近期对美国市场的运力减少了50%,包括船只和集装箱都被转移到了其他航线。这导致“爆舱”现象持续一段时间,但随着船公司对航线的重新调整,情况也将逐渐平衡。
根据5月9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周度报告,上海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为1345.17点,较上期上涨了0.3%。在北美航线中,上海港至美西和美东基本港的市场运价(包括海运及附加费)分别为2347美元/FEU和3335美元/FEU,分别较上期上涨了3.3%和1.6%。
报告指出,自4月关税战以来,我国对美出口明显下滑,这对北美航线集运市场造成了一定压力。此外,美联储在本周维持利率不变,并强调高关税可能推高失业和通胀,增加经济不确定性。因此,在过去的一周里,北美航线运输需求低位徘徊,运力投放规模继续调整,导致市场运价小幅上涨。
随着出货需求的释放,市场运价上涨的趋势可能在未来显现。
深圳堡森三通物流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监王志对第一财经表示,许多客户都在关注关税降低的具体情况,预计5月15日之后将出现一波价格上涨。
专业航运信息咨询平台海事网负责人陈洋表示,尽管目前尚未收到船公司采取行动的消息,但大量货物将需要运输,运价上涨是必然的。由于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较高,除了“清库存”,接下来还将有一波“补库存”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的供应链拥堵将进一步推高运费。
尽管受到关税波动的影响,今年海外仓的需求实现了较快的增长,即使在4月高关税期间也保持了稳定。在过去的一个月里,中小型海外仓库的库存状况维持了稳定状态。万邑通集团执行总裁汪思杰向第一财经透露,中小型货物的冲击相对较小,这主要是因为它们的采购价值较低,进口申报的价值也较低,因此高关税对成本的影响相对有限。随着关税的降低,预计中小型货物的库存将继续保持稳定,而大型货物的库存则有望出现显著回升。
然而,汪思杰也承认,近期出现的“舱位紧张”现象主要是由于之前积压的货物正在被清理,并不反映行业整体或对美贸易量的增长。他强调,“出口增加的前提是有新的订单”,虽然不排除在接下来的90天内,部分美国买家可能会进行超量采购,但这并不是普遍现象。毕竟,B2B交易中通常都会保持合理的库存安全水平。
一位行业内部人士向第一财经透露,中国卖家在美国的经销商或海外仓库的库存大约可以维持两个月,这表明关税对个人消费者的影响可能要到6月之后才会更加明显。
汪思杰表示,大多数人预期关税将长期保持在合理水平。
这也预示着,无论是市场多元化、品牌化升级以提升附加值,还是产能的国际化布局,这些措施都将基于企业和行业长期发展的考虑。
中国商务部发言人于12日表示,大幅降低双边关税符合两国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期待,也符合两国及全球的利益。发言人希望美方能以此会谈为契机,继续与中国方保持积极对话,彻底纠正单边加税的错误做法,并不断加强互利合作,以维护中美经贸关系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共同为世界经济提供更多的确定性和稳定性。